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17的博文

简介

图片
大家好!欢迎光临汉朝的诗歌天地 —— “ 仰望穹苍独吟汉 ” 。 这个标题是当时我写部落格的时候突然冒出的灵感,觉得甚好就直接落笔了。为何仰望穹苍?或许是被两汉当代诗人的诗歌给影响了吧!汉朝的诗人们的题材,不外乎都是 揭露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抨击社会的黑暗。有些诗里头也夹杂一些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旷达思想情绪。在当代,官吏们的暴利污浊、还有常年战争使得民不聊生,诗人们都以诗歌来抒发情怀,有悲怆的、也有激愤的。当然也因为封建社会缘故,描写男女之间自由相爱、情绪欢快的诗不多,提到爱情的乐府民歌往往都笼罩着一层悲惨的阴影。“仰望穹苍”,从诗歌里可以感受得到,多为下层阶级的诗人们皆想这样潇洒快活,像空中翱翔的小鸟一样,因为他们都有一双看破世态万千的双目,和一颗向往自由的心。而“独吟汉”,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个人选择的朝代为汉朝啦 ~ 说到汉朝,您对汉朝的诗歌又了解多少呢? 汉代诗歌,中国西汉初至东汉末大约 400 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而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古诗成就最高。两汉的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汉武帝时期,正式建立乐府官署,由精通音乐的李延年充任协律都尉,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同时大规模地搜集民歌配乐演唱。乐府官署的设置,使汉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在汉代文人诗坛特别冷落的情况下放射出异常绚烂的光彩,从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部落格里,我会针对两汉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归纳分析。 我选择了好几位著名汉朝诗人的代表作品,并也于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上细挑了几首来分析它们的语言风格 ,即:形象生动、平实质朴、情感真挚、婉约细腻和悲壮慷慨。 要是还想知道更多,每篇诗歌的下方都会有只等着为您服务的猫咪! 您可以点击它以便查看更多关于某篇诗歌的资料。 希望您浏览愉快,也希望我所提供的资料能够帮助您更了解汉朝诗歌的语言风格 !

冉冉孤生竹

图片
出处:古诗十九首  诗人:佚名 冉冉孤生竹 ,结根泰山阿 。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冉冉孤生竹》是产生于 汉代 的一首 文人五言诗 ,是《 古诗十九首 》之一。此诗主要抒写女子对相爱的男子或丈夫的疑虑与哀伤,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希望与忠贞。 此诗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 全诗运用比喻与反问手法以及心理描写方法,情感丰富,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 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首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其次,心理描写,情感丰富;再次,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第四,结尾反问,增强效果。  “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 竹而曰 “ 孤生 ” 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 “ 冉冉 ” 是女子自喻柔弱。竹结根之处是大山,又在山阿之处,可以避风,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选》李善注曰: “ 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 ” “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 兔丝(菟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 “ 菟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 ” 从下文看来,菟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比喻男方。 “ 为新婚 ” 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清 方廷珪 《文选集成》说,此是 “ 媒妁成言之始 ” 而 “ 非嫁时 ” 。 “ 为新婚 ” 可能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 。 “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 这还是以 “ 兔丝(菟丝) ” 自喻,既然菟丝之生有一定的时间,则夫妇之会亦当及时。言外之意是说既然订婚,就及时结合,不要错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从女子的心境,可以感受到诗人珍惜时光的思想,珍惜美好人生的情感的态度 。 “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 从这两句看来,男方所在甚远,他们的结婚或非易事。这女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接下来说: “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 这首诗开头的六句都是比,这四句改用赋,意尽旨远,比以上六句更见性情 。 “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

今日良宴会

图片
出处:古诗十九首  作者:佚名 今日良宴会 ,欢乐难具陈 。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今日良宴会》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 文人五言诗 。 此诗所歌咏的是听曲感心,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托为阐明曲中的真意,发了一番议论,表现出 “ 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 的愤慨。全诗质直中见婉曲,结构浑然一体,不以一字一句争奇斗胜,诗中每一个形象、每一个词语和整首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感发的力量 。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主人公一口气说完,很质直。所说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 然而诗歌看似简朴,实则却婉曲;看似浅近,实则深远。 主人公这段话是兴致勃勃、满心欢喜,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 “ 宴会 ” ,用 “ 良 ” ,用 “ 欢乐 ” 、而且 “ 难具陈 ” 。讲 “ 弹筝 ” ,用 “ 逸响 ” ,用 “ 新声 ” ,用 “ 妙入神 ” ,用 “ 令德 ” ,用 “ 高言 ” 。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整个诗歌就借音乐之美妙,告诉士人们,或者有志之士们,要勇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要勇于奋斗而 “ 先踞要路津 ” ,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对于人生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由此可见, 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此诗开头六句说: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安,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这里,诗人首先就讲了宴会及其音乐的美妙。通过宴会音乐,引出了懂得音乐的人 。 接着抒情主人公说: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大家都能体会,但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不愿意说出来。这样,不但突出了 “ 新声妙入神 ” ,而都是能 “ 识曲听其真 ” ,为后面表现自己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奠定基础,做了坚实的铺垫 。 后面就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诗人在此

战城南

图片
出处: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汉代 《 铙歌十八曲 》之一,是一首 民歌 。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 浪漫主义 精神 。 “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 城南、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抒写一场激烈的战事,起句刚叙及 “ 战 ” ,便径接以 “ 死 ” ,而对士卒杀敌的悲壮场景,不作一语描述。战争过后,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 “ 呀呀 ” 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惨状,谁都不能不惊心动魄。 “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 这可以理解为是诗人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这些惨死的战士大声恸哭;也可以理解为死去的战士为自己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他们悲鸣几声 。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歌辞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 水深激激,薄苇冥冥 ” 两句, 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 。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 “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 突然,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已经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 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却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在内 。 “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 这里,不只是对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 “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 子 ” 和 “ 良臣 ” 在这里是同